選擇一個人的生活,就是選擇一個人的責任,從這一刻起,你沒有權(quán)利迷糊,實踐這8個覺悟,才能一個人幸福到老。
有小孩和沒小孩的人在青壯年時,彷彿兩個世界。有小孩的人常常不為自己想,沒有小孩的人則是時時刻刻都在為自己想。
在為老后準備時,沒有子女的人也該如此為自己想。選擇一個人的生活,就是選擇一個人的責任,你不能缺乏先見之明,因為你只能靠自己。
打算單身、頂客到老的人要有以下8個覺悟,而有子女的人如果實踐這8個覺悟,老后生活也會很幸福。
1.不要輕言退休
「不要輕易退休,」陽明大學衛(wèi)生福利研究所教授、長期照護保險籌備小組總顧問李玉春說。
只要你還活著,內(nèi)心都會希望自己是有用、有貢獻的人,如果喜歡工作,沒有必要放棄工作。如果想減少工作量,也可以改用兼職、項目或志工的方式投入工作。
人生的第二或第三份職業(yè)的好處是比以前更能重拾嗜好,不需符合社會的期待,因此有更大的彈性與階段性。
延后退休,也是不得不然的選擇。因為你可能會比你想的更長壽,將省吃儉用的儲蓄花光。
若依勞保年金最高級距43900元來計算,工作愈久對退休規(guī)劃愈有利。若工作年資45年,所得替代率接近七成(生活費是退休前的七成);但若只工作30年,所得替代率才46.5%。
2.培養(yǎng)興趣
雖說不要輕言退休,但人生的重心不能只有工作,尤其是單身、沒有子女的人,容易過度投入工作,一旦離開工作崗位,生活頓失重心。老年生活是要你去爬山飽覽美景,而非悶坐在家里茫茫看電視,或被電視看。
趨勢專家大前研一認為,每個人都應該培養(yǎng)20種分別能在戶外、室內(nèi)進行的嗜好,有些能一個人獨樂,有些和朋友一起同樂。
也許你無法像大前研一興趣如此廣泛,《錢與閑》的作者紐奧爾良商學院教授勒巴夫(Micheal LeBoeuf)建議,以下問題現(xiàn)在就要思考,以創(chuàng)造充實有趣的老年生活:
●你對什么主題很想深入了解與投入?
●有什么運動、嗜好或活動,是你想學習或精進的?
●你想去什么地方旅游?
●如何和別人分享你的知識、經(jīng)驗,讓別人也能受惠?
●什么事情讓你最有成就感?
3.用錢來孝順你
單身或沒有小孩的人,一人飽全家飽,不用把賺來的錢花在小孩身上,過著單身貴族或頂客族的生活,想消費犒賞自己時就消費,很容易不知不覺錢就不見了。
國際間的研究都指出,退休后所得替代率七成,也就是生活費是退休前的七成,約可感到適足。
勞委會去年底曾發(fā)表新聞稿指出,以勞退新制加勞保退休金,若以勞工年資35年,薪資3萬元,60歲退休活到平均壽命的82歲計算,所得替代率可達81.7%,也就是退休后每個月還可以領(lǐng)到2萬4千元。
不過勞保最高級距只有43900元,若所得愈高,所得替代率會愈失真。月薪6萬元的人若年資30年退休,所得替代率其實降至34%。
況且,勞委會的假設是每年都要調(diào)薪1%、而且勞退基金每年的報酬率要4%,但目前勞退基金操作績效不佳,報酬率才1%上下。
多數(shù)的理財專家都建議善用政府的美意,除了雇主義務提撥6%薪資之外,再自行提撥6%。
而且還是要大筆、大筆的儲蓄。沒有子女、在大學教風險管理與保險的前臺北市議員許淵國謹遵家訓,「能存三塊錢,就不存兩塊九」。
你可以幫自己設定一個退休專門戶頭,每個月提撥固定比例的薪水當作儲蓄。
到底要存多少?先不要被千萬退休金的目標嚇跑,現(xiàn)在網(wǎng)絡上提供許多試算程序,可以用最保守的推估試算后,若你認為法定提供的退休金,只能占四成,波士頓大學經(jīng)濟系主任克里寇夫(Lourence J. Kotlikoff)在《世代風暴》建議,那必須自行補足其他三成,就需儲蓄目前薪水的一成至兩成,而且愈早開始愈好。